今天是我今年的第二個生日。也是我手上的三本書終於通通交印的日期,
到這週五的部門慶功宴,我到職就三個月了。
由於我到職的時間正是年度夢魘期,
一上任就接手了在三個月內要出清的三本書。
開始了每天通車時間高達四小時以上,
平日稿子帶回家看到十二點,週末連續無酬(責任制咩,連午餐得自備)加班的生活,
到此時終於有空來答客問:「執行編輯到底在做什麼?」
【工作內容概要篇】
話說,
所謂的執行編輯,在我們公司的版權頁上的印製的名稱是「責任編輯」,
什麼是責任編輯呢?其實這性質挺像大學時代的刊物主編。
在學校裡的刊物編輯一般分為文字編輯、美術(排版)編輯,而所謂的主編,就是要負責這兩塊的運作與協調,所以主編定刊物主題、風格,也要看稿,當然也得討論美術設計,少不了要管與印刷廠聯繫議價,要爭取經費,等瓜拉瓜拉一票的事情。(當然吃人頭路的編輯不必去爭取經費,但需要去溝通爭取是多得多得多了。)而所謂的執行編輯/責任編輯,就大約等同於這本書的「主編」,也就是「對這本書負責的編輯」。
那到底要做什麼呢?
除了文字校潤、編輯時程安排之外,簡單的來說有三方面:
1.與作者聯繫(催稿、校稿時程安排、封面設計討論)
2.與內部聯繫(負責進度執行,與產品部、行銷部合作,與排版編輯討論版設、安排時程........)
3.與合作對象聯繫(包括外發編排廠商、外發校稿人員、封面設計師、合作出版的原文書出版社)
那我在這其中扮演什麼腳色呢?
首先,我得先檢查稿件情況是否齊全,與作者聯繫,並與產品、企劃部門確認相關事項,安排編輯進度。進度表安排確認後,需回報編輯部經理、產品部企劃,並將書彙整入出版總表中,之後在每日日報,每星期周報要呈現執行進度。
其次,我要決定這本書是否要外發?這包括版型設計與文字校對兩方面。
版型設計的外發與否,要視這本書的重要性(簡單來說就是市場需求程度)以及我們內部排版編輯的時間與能力是否足以承覽;而文字校對的外發與否,要視執行編輯個人的工作量是否需要外校協助,以及需要幾次?一般來說,無論外校發一或二或三次,之後執行編輯自己都需要負責最後一到兩次的檢查校對工作。
接下來,就是聯繫的部分。
首先,
要與作者聯繫,取得彼此作業時程的共識。例如安排作者做幾個校次?作者可以配合的時間?而這時間是否可以與我手上其他的書錯開?與排編的時程是否會撞稿?
要與企劃部門聯繫排定的出版時間、稿件狀況,開本是否適宜,相關事項討論;
以及要與設計人員聯繫,討論風格呈現,與修改的方向。
此外,
如果是合作出版(外文翻譯書),我們必須跟原文書的出版廠商聯繫相關的事宜,
如果要外發版型設計,我們就必須跟廠商討論我對這本書編排的想法,提供設計參考,並且就初步版設討論。
如果要外發文字校對,我們就必須整理要請合作人員注意的事項,例如順階(就是順統標題的層次)、格式統一(如圖片、表格位置、字體、大小)、用詞統一等...
而能讓學生時代就懷抱編輯夢的我,
在到職第二天就開始作惡夢的,當然不會是以上這些流程,
而是在這些流程的過程裡要填的一脫拉庫表格........
到底有多少表格要填呢?以下是我後來彙整每個步驟所須填表格編號整理後的精簡版備忘錄:
(待續)
留言列表